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品种推介 >
适宜我市种植的杂交稻新组合推介
时间:2011-04-13 来源:梅州市农科所粮油室

  1、全优527
  该组合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感温型中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在梅州气候条件下,全生育期早造平均132d左右,晚造平均112d左右,比汕优122迟熟2d。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上,剑叶稍宽,茎秆粗壮,抽穗整齐,后期熟色较好。株高107.4~112.9cm,穗长23.8~24.0cm,每穗总粒121.4~129.0粒,结实率80.4~81.2%,千粒重30.0~31.8g。2009年参加早晚造区试,同期参加大田生产试验,亩产564kg,表现丰产性能较好。经检测米质达部颁三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2010年12月通过梅州市品种审定,适宜我市早晚造因地制宜种植,在栽培上要注意防止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早造宜在3月5日前播种,晚造宜在7月5日前播种。亩用种量1.5kg。(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抛秧以3.5片叶龄左右为宜,每667m2抛足2万苗。(3)合理施肥,科学用水。每667m2施用纯氮12kg左右,氮、磷、钾合理搭配。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以湿润为主,切忌过早断水,防止早衰。(4)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2、中优2155
  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早熟三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早造平均122d,晚造平均105d左右,与汕优82熟期相近。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长且宽挺,穗长但着粒密度稍疏,外观米质好。株高109.2~113.0cm,穗长23.5~24.5cm,每穗总粒128~138.9粒,结实率77.4~81.0%,千粒重25.9~26.1g。2009年参加早晚造区试和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增产,丰产性能较好。经检测米质达部颁二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抗倒性稍弱,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2010年12月通过梅州市品种审定,适宜我市各地早、晚造搭配种植,在栽培上要注意防止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早造宜在3月8日,晚造宜在7月8日前后播种。合理密植,每667m2用种量1.25~1.5kg。抛秧以3.5片叶龄为宜。(2)合理施肥。采取“重底、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每667m2施纯氮12~15kg,氮、磷、钾科学搭配。注意控制壮尾肥的用量和中后期勤露勤晒,防止倒伏。(3)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3、建优665
  广东省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早造平均125d,晚造平均109d,比汕优82迟熟2~4d。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生长和抽穗整齐,穗粒性状好,后期熟色好,株高105.9cm左右,穗长21.7cm左右,每穗总粒117.4~138.1粒,结实率81.2~81.7%,千粒重27.4~28.0g。2009年参加早晚造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高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2010年12月通过梅州市品种审定,适宜我市早、晚造种植,在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合理密植。抛秧以3.5片叶龄左右为宜,每亩抛足2万科,6~8万基本苗。(3)合理施肥,科学用水。施足基肥,早施、重施攻蘖肥,中期适当控制氮肥,后期看苗情巧施穗肥,中期够苗露晒田,后期以湿润为主,不能过早断水。(4)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4、Q优8号
  系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感温型中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早造平均132d,晚造平均112d左右,比汕优122迟熟2d。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穗大粒多。株高112.6~115.0cm,穗长24.6~24.8cm,每穗总粒129.8~140.1粒,结实率74.0~82.4%。2009年早晚造参加市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家优质稻谷三级,高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在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经审定,适宜我市早晚造选择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早造在3月5日前播种,晚造在7月5日前播种。每667m2用种量1.5kg,每667m2插足苗2万科。(2)合理施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3)科学管水。后期不能过早断水。(4)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