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4月以来,我市连续一个多月的降雨甚至强降雨,让一些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影响。为积极应对洪涝灾害,尽快恢复生产,最大程度减少老百姓损失,本报特邀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的农林技术专家,针对当前农林作物受灾情况,特别推出金柚、茶园、水稻、食用菌、水产养殖、蔬菜、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方面的灾后管理技术指导和措施专版,希望对专业种养户和农民朋友有及时的帮助。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农林技术专家支招,农林作物灾后技术指导汇编:
金柚技术指导
一、尽快排水,减少受浸时间:建园时尽量考虑把金柚园建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减少以后涝灾损失,地势较低的地方建园应首先把排水设施建好,已发生涝灾的金柚园受浸时间越久,根系腐烂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要尽快排水。排水后要清理淤泥,有条件的可用清水对受污染的树冠和地面清洗,减少病害传播的可能性。
农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二、浅翻松土,喷药防病:果园受涝灾后的土壤容易板结发酸,所以全园要薄撒生石灰然后浅翻松土,既可以达到土壤消毒,改善土壤酸碱平衡,又使土壤透气排毒,尽快使受涝果树根系恢复,减少根系腐烂的可能性。松土后全园(含树冠和地表)可喷射80%大生M-45可湿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止病害发生。
三、加强肥水管理,尽快恢复树势:柚园涝灾后,根系受损,所以要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补充磷钾肥和硼肥,尽快恢复树势。受涝较严重的,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尚未恢复完全,可用0.3%进口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混合液(其它微量元素可视各园具体情况加减)作叶面肥每隔十天喷射2-3次,可起到较好恢复效果。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茶园技术指导
(1)修整基础设施
对存在积水情况的茶园,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迅速排除园内积水,避免茶树因长时间积水造成茶树根系缺氧,影响茶树生长。同时,清除茶园的沉沙淤泥、乱石、树枝等杂物。
对于冲刷较严重或者存在塌方情况的坡地茶园,及时修筑塌方及冲刷地段、整理梯壁,适时种植广金钱草等匍匐类植物,固土护坡。及时修补排水沟,降低下一轮雨季对茶园基础设施影响。
农技专家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
(2)加强茶园管理
由于长时间降雨,茶树修剪、茶园除草、茶园施肥工作受到到较大影响,雨季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茶园除草及茶树修剪等工作,改善茶园荫蔽潮湿环境,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结合除草开展浅耕追肥,改良土壤结构,补充营养,刺激根系恢复生长,恢复树势,追肥种类建议有机肥+复合肥结合使用。
(3)强化病虫害防治
连续性强降雨后茶树抗性降低,且天气潮湿、气温升高,病虫害易高发,因此要密切注意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防治高温高湿易发生的病虫害。可以结合杂物清理、茶树修剪等措施清除已被感染的枝条。
高温高湿环境下茶树易发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茶网饼病、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云纹叶枯病防治办法:及时清沟排水;加强茶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等方法。
茶小绿叶蝉防治办法:黄板诱杀;窄波LED杀虫灯诱杀;喷施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等。
黑刺粉虱、白刺粉虱防治办法:黄板诱杀;喷施0.5%印楝素乳油。
龟蜡蚧防治办法:中耕除草,清蔸亮脚;增施有机肥和磷肥;使用99%矿物油100倍液等方法。
茶小卷叶娥防治办法:窄波LED杀虫灯诱杀;使用每克含孢子量100亿的白僵菌粉0.5-1.0千克加水稀释后喷施等方法。
茶蚕防治办法:使用0.6%苦参碱洗水剂1000-1500倍液喷雾等方法。
茶潜叶蝇防治办法:修剪已感染枝条;黄板诱杀;喷施45%马拉硫磷乳油100-125毫升加水稀释成800倍液等方法。
茶角胸叶甲防治办法:用每克含孢子量50亿-70亿的白僵菌粉500克加水稀释成100倍液喷雾等方法。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
水稻技术指导
1、及时排水抗涝。洪涝灾害发生后尽早组织人力,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系统,调配抽水机等排水设备抢排积水,尽量缩短受浸时间,减轻受灾损失。排水时要注意看天气,雨后遇高温烈日,不能一次性排干田水,要保留适当浅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以防高温叶面蒸腾水分过快而导致生理失水造成水稻枯萎。在阴雨天则可以将田水一次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
2、分类采取措施。对于受淹但不至于绝收的水稻,要抓住洪水渐渐退去的有利时机,及时清理附在水稻叶片上的泥浆、泥沙,以及田里的树枝条、塑料袋等杂物,提高光合效率;受浸倒伏不太严重的稻田,利用稻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必做更多处理;倒伏严重的要及时扶正扶直,绑缚竹签或者捆扎,并抢晴抢早收割;对已冲毁或者掩埋比较深的稻田,只能等待晚造重新安排种植。
3、加强肥水管理。受淹影响比较轻的稻田宜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减轻水稻病害发生,促进根系活力,同时避免过早断水,并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腐殖酸等高效叶面肥,促进种植迅速恢复生长。
4、做好病虫害防治。洪水过后,大部分叶片受伤,植株抗逆性下降,易引起稻飞虱、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的发生,选用适宜的药物进行防治。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粮油研究所)
食用菌技术指导
一、室内栽培方面:一是排除积水。尽快排除栽培场内积水,或加强场地管理防洪水进场。二是转移菌包。受损菌包与未受损菌包分别堆放。种植的赤灵芝,要迅速将泡水菌包清洗后转移到架上或高处。三是抢收孢子粉。种植的赤灵芝,可根据弹粉情况进行分次收粉,特别是空气湿度过大的,要及时抢收孢子粉、及时烘干,以免感染绿霉菌等,有感染病害的菌包或孢子粉要及时清除。灵芝子实体可先不采收重新摆回架内,待天气晴好后再采收晒干。四是加强通风。日间雨水停歇时,及时开窗通风,特别是赤灵芝种植,遇潮湿天气注意不宜开加湿器,应降低场内湿度。四是场地消毒,对清洗场地用含氯消毒剂、石灰等进行消毒,同时对周边明渠暗沟也要进行清理和消杀。
二、林下栽培方面:一是做好山体滑坡的防范和林间管理用房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加固。二是雨后注意排除积水,如清沟排水,清理菌株周围洪水带来的冲积物。三是涝灾过后,检查菌棒,如果发现有被病菌感染严重的要及时舍弃,感染较轻的可将树皮挖掉,防止进一步扩散。四是如发现菌棒受洪水冲刷造成裸露较重,要进行重新覆土。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一、加强水源管理,及时调节改善水质:灾后要尽快检查水源和进、排水口,及时清除场区漂浮垃圾和杂草,清除场区道路、塘基淤泥,及时排除场区污染水体。可使用漂白粉、碘制剂等及时进行养殖水体消毒。
二、做好存量调查,适时补放水产苗种:补放品种可根据养殖情况、苗种存量、搭配模式和养殖周期灵活选择,苗种来源可就近从非灾区调入。坚持投饵“四定、四看、一检查”(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看天气、看水色、看吃食、看活动,检查残饵量)。
三、投喂质优配合饲料:提高体质,同时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等增强剂,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病害防治工作。1. 及时做好因灾死亡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采取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及时打捞养殖水体中的其它杂物,并对打捞工具、器皿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滋生和传播。2. 加强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式,对发病的水生动物及时诊疗,在水产配合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迅速恢复生长。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蔬菜水害后技术指导
一、清沟排水
暴雨过后,要及时清理沟渠,确保雨水迅速排出,降低水位。如果地势低洼,可以用水泵排水,及时降低水位。对于水淹的菜地,要腾出地面,防止蔬菜长时间被淹,减少损失。
二、扶苗松土
暴雨后,有淤泥的植株上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倒伏的蔬菜植株要及时矫直,避免相互挤压,及时清理落叶落果,剪掉残枝败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如果土壤变硬,要及时松土,改善土壤结构,恢复根系生长。
三、喷施叶面肥
长时间暴雨后,植株根系受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最好喷施一些叶面肥,如喷施0.3%磷酸二氢钾、1%尿素、氨基酸或海藻酸等叶面肥。等待植株恢复生机后,再追施少量速效肥,提高蔬菜抗性,促进蔬菜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叶片被雨水打烂,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很容易滋生病原菌,雨停后,待植株叶片干爽后,要及时喷药,进行病虫害防控,喷药时注意作物地面喷施全面,不留死角。
五、抢收补种
对于可以收获的蔬菜,要及时抢收上市,减少损失。部分受损菜地要及时补苗补种,完全损毁菜地要及时清理田园,做好土壤消毒,及时改种其他速生类应季蔬菜,如菜心、生菜、节瓜、青瓜、豆角、苦瓜、丝瓜等。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花卉苗木技术指导
一、及时排水、整理花场
(一) 及时排水。对于积水的盆栽花卉,应及时倒掉排水不畅盆栽中的积水。对于积水的花木场,开沟疏渠,迅速排除场内积水,加速表土干燥。必要时开启排水机器设备实行强排。
(二)场地整理。及时清除被水冲进花场的枯枝、杂物、淤泥、杂草,并做好场地消毒,防止病虫害滋生。
二、花木扶正、加固
倾斜苗木要及时扶正,并设支架支撑固定;根系外露的苗木应培土覆盖;根系受损严重的苗木应及时疏枝剪叶,减少蒸腾,树枝断裂及时剪除。
三、加强田间管理
(一)适时松土。水淹后盆花盆土、花场土壤板结,易引起根系缺氧,待盆土、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及时松土。
(二)适度修剪。淹水后根系受到伤害,吸收水分、养料的能力减弱,修剪可以减少受涝树枝叶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修剪量根据受害程度确定,受害重树除进行重剪外,观花、观果花木还应摘去部分或全部花或果实。
(三)肥水管理。水淹后,苗木根系受损,吸收肥水能力较弱,不宜立即进行土壤根部施肥。宜进行喷施叶面肥,每隔5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待树势恢复后才进行根部施肥。
四、做好病虫防治
暴雨、洪涝之后,植株上的大量伤口为植物病原菌的侵入、传播提供了便利,花场小环境湿度增大,利于病菌生长和扩繁,因此应及时进行病虫监测和预防。尤其是灾后初晴,高温高湿的环境对非常有利于各类病害的发生和扩展,需要及时预防和防治。
涝灾后花卉病、虫、螨类的防控技术要点如下:
(一)及时排水,并改善棚内通风条件,降低盆中基质湿度,形成不利于病菌生长和扩繁小环境。
(二)合理摆放,控制种植密度,增加植株间通风,降低湿度。
(三)搞好清洁,清除病残体、杂草。
(四)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花卉抗病性。
(五)施用药剂进行常规预防,并根据花卉常发病虫和监测情况针对性使用真菌类、细菌类农药防治,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遮阴处理。涝害后,根系受到伤害,雨后天晴在阳光下暴晒容易加剧涝害,这就是常见的下雨期间花卉没有受害症状,天晴反而表现枯萎甚至死亡的现象。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遮阴,待植株恢复后,再转入正常光照管理。
(二)通风降低设施内的空气湿度。温室、塑料大棚和荫棚等设施栽培的花场,雨后适当通风,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
畜禽养殖技术指导
一、做好畜禽栏舍及环境的清洁消毒。迅速清除受淹畜禽圈舍内溺死的动物尸体并作无害化处理。及时处理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污泥、粪尿及杂物等,对过水地带畜禽生产场所及周边环境、生产工具进行全面彻底冲洗,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加强灭蝇、灭鼠和驱虫,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清理消毒后的栏舍要加强通风换气,待舍内干燥后,方可转入畜禽。
二、及时修复建设畜禽养殖设施。要及时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防止屋面漏雨或墙体受雨水长时间浸泡发生的坍塌。如重新建场,畜禽圈舍应建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地势高燥和没有污染物污染的地方,圈舍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减少洪涝灾害时对畜禽生产的危害。迅速组织人员对畜禽栏舍、围墙、粪污处理场及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对已损坏的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加固与更新。
三、积极落实防洪措施。当前正值雨季,洪涝灾害风险仍在。养殖场(户)要密切关注汛期气象变化,定期对场内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尽快疏通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畜禽栏舍内外的积水,以减少蚊蝇滋生。根据天气预报资料,做好应急预案,贮备一定量的饲草饲料、药品及防洪设备等物质,必要时提前将畜禽转移至安全处饲养。
四、确保畜禽饲料的安全。加强对灾后饲料的管理,防止霉变饲料对畜禽造成危害。尽快检查库房储存饲草料及青贮池储存青贮饲料的雨淋、水泡等情况,做好饲料的晒干与脱毒,对霉变的饲草料要做销毁处理。将饲料保存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地方,抑制霉菌生长。对采取湿料或液态饲料饲喂的畜禽,由于湿料或液态料极易腐败变质,应保持料槽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剩余饲料,保证日粮的新鲜。
五、加强主要疫病综合防控。高温季节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副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禽出败及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应密切监测并预防此类疫病的发生,同时做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切实按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未进行免疫的,及时补免。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也是各类寄生虫病多发时期,要加强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监测与防治,特别要加强放牧牛羊体外寄生虫的防治。
六、加强畜禽饲养管理。经历了洪灾恶劣环境的畜禽,体质下降。在灾后高温高湿的饲养条件下,容易感染发病。因此,务必要加强畜禽舍的通风换气和防暑降温,全封闭的栏舍要充分利用冷风机、抽风机和湿帘等机械设备,降低舍内温度,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栏舍可在屋顶或舍内安装喷淋、喷雾设施,充分利用当地深井水降低舍温。对于牛羊等放牧畜禽,要求放牧前要让其充分饮水,以防放牧时饮用被污染水导致生病,注意不要在被洪水淹没的草地上放牧。要饲喂适口好、易消化的饲料,适当提高饲粮中的能量浓度,可适时调整饲料配方,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及小苏打、氯化钾、益生菌等营养性添加剂,增强机体抵抗力。要加强畜禽监测与巡视,仔细观察畜禽活动、粪便等状况,如有异常应尽快治疗。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 上一篇:梅州降雨又降温!做好防寒防冻
- 下一篇:农林科学院告诉你,金柚涝灾后如何恢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