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产茶大国。茶叶是我国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出口创汇优势的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据统计,2006年全国茶树种植面积2175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总产值248亿元,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出口28.7万吨,出口创汇 5.47亿美元。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控制污染,保障健康,已成为种茶兴农的重要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为害茶树的主要病虫草害有几十种,若防治不及时,轻则减产,重则使茶树死亡,给茶叶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用化学农药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适用范围广、见效快、使用简便、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但由于农药多数属神经毒剂,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人体中毒、污染环境。
茶叶是一种饮料食品。除了要求农药品种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外,同时茶树又是一种全年多次采收的作物,采摘时间间隔比较短,一般每隔7~19天采收一次,而且采收的部位又是直接喷药的部位,采下的鲜叶直接加工制成成茶,在饮茶时人们用沸水对成茶进行多次浸泡萃取。因而,茶园用药要比其他作物更加严格,要求农药品种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和水浸出率低于相关标准。但由于一些茶农缺乏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知识,茶园盲目用药现象仍较为普遍,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如近来我国几大品牌茶叶被曝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再次把食品安全推至风口浪尖,引起广大消费者关注和担忧。透过这一事件我们茶企和茶农也应从自身的种植生产环节等存在问题进行反思,提高病虫草害的防治知识,加强生产自律,增强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农药,从而确保茶叶中残留的农药数量减少至最小程度。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后,残留在茶叶中的微量农药及其代谢降解物的总称。农药喷施到茶树叶片上后,一部分吸附在叶片上的表面,另一部分则会渗透到茶树叶片内部。如果是内吸性农药,还能顺着传输通道输送到其他部位。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农药在阳光、雨露和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以及在茶树体内分解酶的影响下,逐渐分解成其他无毒物质。时间越长,分解就越充分,直至采收还存留在茶树上的微量农药就是农药残留。其主要直接来源是长期过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于同一种农药来讲,施药剂量越大,浓度越高,叶片上的原始沉积量也越高。还有,不同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同,降解速度也有差异,在茶叶上的农药残留量有高有低。所以,注意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是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最有效的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接来源。一是从土壤中吸收所致。在喷药过程中,有70~80%的农药会流失到土壤中,其中一部分会通过茶树根系被吸收,输送到茶树芽梢;二是由水携带所致,茶树喷药和灌溉使大量的水施加在茶树上,水中残留的农药就会转移到茶树体内,引起茶叶出现农药残留;三是由空气漂移所致。空气漂移是除了直接喷药以外的另一个农药残留重要来源。农药喷施在叶片表面或土壤表面后,可通过挥发进入大气,或吸附在大气中的尘粒上,然后随空气的流动被带到一定距离外,逐渐沉降或有雨水淋降在茶树上,这样茶树芽梢就有可能接受空气中带来的农药污染。
那么在生产上如何控制使用农药给茶叶带来的农药残留,减少到最小程度?一是科学规划茶园。茶园尽可能选择远离城市和乡村,远离其他作物生产基地,统一安排时间喷药,以防空气漂移造成农药污染;二是大力推广综合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有机协调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四者之间的关系。在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选用茶树良种,加强茶园除草、水肥管理,及时采摘和修剪,采用人工扑杀害虫,田间悬挂杀虫灯、黄板等诱杀,保护田间害虫天敌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药剂防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三是合理选用农药。根据茶叶生产的要求和茶叶自身的特点,应尽量选用广谱、高效、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品种,可选择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印楝素等,及病原微生物制剂春雷霉素、BT制剂、白僵菌制剂等,或选择一些低毒的有机合成农药辛硫磷、联苯菊酯、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等。剧毒、高残留和具有慢性毒性、特殊气味的农药均不能在茶园中使用。尤其是出口茶叶,还要及时掌握国外茶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调整变化,严格选用这些农药,规定禁止使用和不得检出的农药品种,坚决不用,或用其他无公害农药替代;四是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这是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的一项关键措施。不同农药品种的安全间隔期是不一样的,在正常使用剂量的条件下,农药喷施后,必须达到安全采茶间隔期的天数后才能采茶。采摘前1个月内禁止喷药,采摘期尽量少或不喷药,以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不超标;五是优化和规范农药使用技术。 包括:(1)对症下药,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确定使用合适的农药品种,并注意农药轮换使用,各种农药在一块茶园中每年使用次数不宜超过两次,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最好选择在封园时施用。(2)适时用药 一方面参照防治指标指导施药,以减少施药的盲目性,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另一方面应掌握在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进行。如食叶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一般在低龄幼虫期、若虫盛发期防治为好;对钻蛀性害虫一般在卵孵化盛期,幼虫未钻蛀茎叶前防治为好。茶树病害防治则在发生初期开始喷施为宜。(3)适量用药 要严格根据规定的农药使用浓度施药,不可随意提高或降低浓度,以防加速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使防治效果逐渐下降。(4)选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对于为害上部叶片的病虫,以喷雾为主,并注意叶背面用药;对于夜出的害虫茶蓑蛾、茶卷叶蛾、野舌蝓等,一般以傍晚施药效果较好。对于局部的发生中心可采用点喷或局部喷施的方法。此外,还应尽量选择低容量的喷雾方法进行喷药。
梅州市农科所 高级农艺师 黄愉光
联系电话: 13560992112
- 上一篇:证书终保留,茶艺应无忧?
- 下一篇:茶园秋冬季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