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省党代表卓国宁:坚定信念加强科研攻坚,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时间:2022-06-09 来源:未知

    “党代会《报告》提出‘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欠发达山区更需要科技创新,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转化观念,牢固树立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要抓创新发展的意识,加强科研攻坚,推动成果转化,服务梅州实体经济发展。”谈及首次以党代表的身份参加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感悟,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卓国宁仍激动不已。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后,卓国宁第一时间回归农林科技创新工作岗位,组织编制和向省科技厅申报《广东省梅州柚品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林下特色资源(梅州)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5月31日,他组织召开了院党组会和院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整合农林领域科研资源组建成立,并于2020年4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的市政府直属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市农林产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瓶颈技术突破、新品种引进培育培选、示范推广、开展科技服务等职责任务。该院挂牌运行以来,卓国宁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深耕农林科技创新沃土,科学谋定了农林科学院“123456”发展思路,推动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了一批科研项目攻关,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开展一系列科技惠民服务,打造一支过硬的专家人才队伍,市农林科学院成功被列为“机制创新工作试点”单位。
  “从穗返梅回归工作岗位后,党代会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卓国宁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梅州是农林大市,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但农林产业发展仍存在科技支撑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制约因素。卓国宁表示:“农林科学院作为梅州市委市政府花了大力气、投了大资金组建的专门农林科研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梅州农林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围绕科技创新这一重中之重,抓重点、攻难点、做亮点,推动农林科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推动梅州红色苏区绿色发展贡献农林科学院的力量。”
  卓国宁表示,接下来,他将带领市农林科学院围绕“打造现代化一流农林科研院所”目标,以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积极打造支撑农林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功能平台、农林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积极探索农林关键技术攻关“梅州模式”和科技金融合作创新试点,围绕推动“农业强”目标,聚焦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培选和示范推广,围绕推动“农村美”目标,聚焦产业布局,加强镇村产业规划和指引,围绕推动“农民富”目标,聚焦素质提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指导,奋力在推动农林产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发展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梅州日报记者:李艳良
  编辑:罗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