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柚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成果鉴定会在我院召开
时间:2022-10-26 来源:梅州市农林科学院
近年来,以柑橘黄龙病和黑点病等为主的梅州柚病虫害爆发,对梅州柚产业安全造成了巨大冲击。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科研人员主动出击、积极作为,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控技术,对相关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控开展系统研究,集成形成了“梅州柚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0月17日下午,梅州市梅州柚产业协会组织专家成立鉴定委员会,在农林科学院召开“梅州柚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对该成果进行鉴定。

(鉴定委员会现场考察防控效果)
鉴定委员会现场考察梅州柚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防控效果,听取技术工作总结报告,审核鉴定材料。委员会对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表达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梅州柚主要病虫害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并示范推广,效果显著,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12篇,取得杨氏杯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获得叶剑英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时,该技术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可以明显提升果品外观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梅州柚品牌建设有深远影响。经过充分的论证,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同时建议要进一步加大该项目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扩大联农带农示范效应。
院党组书记、院长卓国宁同志参加了成果鉴定会,和鉴定委员会深入探讨科研立项、科技攻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社会化应用转化方面的问题,并就农林科学院成立以来各项工作交流了体会。

(卓国宁院长与鉴定委员会交流)
卓国宁院长指出,梅州市农林科学院作为梅州市委、市政府整合科研领域资源成立的专门农林科研机构,两年多来,紧紧围绕“创建现代化一流科研院所”和争做“融湾”先行标兵为目标,以服务推动梅州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服务“湾区”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高度重视科研功能平台建设,科研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农林科学院已经实现了10个研究所实验室全覆盖,建有13个种质资源圃、15个实验室、14个科研基地、61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谋划和实施,推动了一批科研成果产出。农林科学院组建以来,共获得立项资金5000多万元,科技成果123项,其中科技成果奖34项,专利权56项,新品种权2项,科技成果登记鉴定11项,制定标准20项。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惠农的责任担当,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农林科学院积极开展“百专家联百企”大行动和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深化科企对接服务水平,组织18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精准对接助镇帮镇扶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全院开展科技下乡734次以上,服务经营主体541家、农户4795余户。四是注重党建引领,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专家团队。农林科学院组坚持以抓党建促业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打造了一支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群众的专家团队,高效推动了全院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卓国宁院长强调,接下来农林科学院要进一步以“打造现代化一流农林科研院所”和“融湾”先行标兵为目标,立足科研主责主业,坚持项目为王,以多出高质量成果论英雄,一要紧盯产业规划,做好项目谋划,二要紧盯产业瓶颈,做好科研攻关,三要紧盯产业需求,做好成果转化,四是紧盯人才发展,做好党建引领,奋力在服务“湾区”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编文:马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