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农林科学院强化科技支撑共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5-12 来源:梅州市农林科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市农林科学院在乡村振兴中作为科技服务主力军的作用,科技支撑助推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21日,梅州市农林科学院邀请市科学技术局、农林科学院对接帮扶的18个镇领导及驻镇工作队队长实地调研农林科学院科研创新平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和科技成果展厅,随后召开“强化科技支撑•共推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总结过去开展驻镇帮扶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围绕如何提升服务“三农”工作能力、用科技支撑推动乡村振兴的话题展开座谈交流。市农林科学院领导班子、五部十所主要负责人、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在科技服务“三农”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市农林科学院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科研资源组建成立的广东省第一个以农林命名的市政府直属管理的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成立三年来,该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相关乡镇的鼎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化一流农林科研院所”和争做“融湾”先行区建设标兵的目标,聚焦“创新平台建设、产业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合作交流、科技服务惠农、党建示范引领”等工作重点,推动我市农林科研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市农林科学院已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64个,其中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专业实验室18个;三年来全院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63项;开展科技服务惠农服务800多次,服务经营主体600多家,举办观摩培训153场,培训7820多人。
      市科学技术局刘海祥副局长对市农林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显著成果表示祝贺,对大家大力支持科技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市农林科学院领导班子率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展现了市农林科学院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新精神风貌,2022年以来,市农林科学院按照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省市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精心组织18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接服务18个重点帮扶镇或巩固提升镇,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局面。他要求:要运用好科学技术这个关键法宝,推动梅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升级。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希望科技特派员团队不断坚持“为农”目标、“科技”属性和“特派”特色,在学习实践服务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助力增强农民群众奔康致富的内生发展动力,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希望所服务的乡镇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加强与特派员团队的对接,做好服务,让特派员团队安心用心做好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发挥好市农林科学院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紧盯农业科技前沿和现代农业的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形成若干国内省内一流前列农业科技创新高峰;要以我市农业林业发展目标和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高水平农林科技创新平台;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化农林科研院所机制改革,加快农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卓国宁对关心支持农林科学院发展的各级政府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科学院将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主力军作用,不断深化院地合作,携手共推乡村振兴。
 
      国宁指出,乡村振兴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梅州作为传统农林大市,也是苏区、老区、粤北欠发达地区及生态发展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推动乡村振兴为农林科学院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遇和施展才能的重大舞台。对于如何更好地强化科技支撑,共推乡村振兴,他提出,要坚持“4个原则”:立足基础,发挥优势原则、主动作为,借势借力原则、目标导向,重点突破原则、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要正确处理好“3个关系”:“破”和“立”的关系,破除畏难情绪,强化发展思维;“主”与“次”的关系,既要发挥帮扶作用,又要尊重地方政府;“远”和“近”的关系,既要谋划长远,又要着眼当前。
      国宁表示,农林科学院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立足基础强化职能,坚持技术服务市场做科研,以现代经济思维发展农业,充分发挥平台、技术和团队优势,尽院所能,围绕促进梅州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开展工作,各特派员团队要立足基础强化职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围绕推动农业强助力产业发展,聚焦现代农林产业发展瓶颈难题,着力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航天育种”培育培选、良种良法试验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产业化等重点课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二要围绕推动农民富抓培训提素质,聚焦当地农林生产发展的需求,突出产业导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将农业新理念、新技术传到千家万户,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同时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田专家”“土秀才”和“乡土科技带头人”;三要围绕推动农村美加强产业规划指导,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掌握当地农林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分析镇村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立足长远规划,着眼现实需要,结合当地发展意向,按照差异化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为各镇村引导农企农户种养具有特色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林品种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