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参加2023年“全国科普日”梅州市主场活动
时间:2023-10-13 来源:梅州市农林科学院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科技支撑。9月19日,市农林科学院党组成员谢真生带领科技合作部、科研管理部和各研究所党员、专业技术骨干20多人到蕉岭县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参加2023年“全国科普日”梅州市主场活动,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集科技知识宣传、科研创新产品展示、现场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科普盛宴。

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省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郑庆顺和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崔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鲲等省、市领导为“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蕉岭县科技馆挂牌揭幕,为新认定的市科普教育基地授牌。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等3家单位被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并作了科普工作经验交流。

启动仪式后,我院参加了农业科普现场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宣传农林科技创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技术,为群众提供科学种养、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向现场学生传授农业科普知识,开拓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激发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青少年播撒下农业科技的“种子”。活动期间共发放林果良种苗木450株,蔬菜种子130包,柚花茶、灵芝等科研产品600多份,红火蚁防治药物100包,派发作物栽培管理、畜禽水产养殖等技术资料1360册,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积极践行科技为民理念,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利用自身的科研基础和科技实力优势,持续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深入全市农村生产一线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百专家联百企”“农技乡村行轻骑兵”“我为群众办实事”以及“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为全市农林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共同富裕贡献了农林科学院的智慧和力量。一是聚焦创新发展,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持续强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将基地打造成为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进一步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全院拥有科研示范基地总面积198.87公顷(其中林地104.51公顷),已建成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体系梅州沙田柚试验站、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长期性基础性农业科技监测站等15个国家(省)产业技术平台和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共154个。2022年至今,共接待群众、学生和基层农业人员参观学习活动60多场800多人,让广大市民和农企农户了解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科技意识和致富技能;接纳嘉应学院10班次400多名学生到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操作活动,掌握基本农业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二是聚焦乡村振兴,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促进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促进共同富裕。全院选派103名农林专技人员开展“百专家联百企”大行动精准服务对接全市128家农林龙头企业,并按照产业技术领域和产业发展链条,组建了12个“科技创新团队”、16支“轻骑兵服务队”和18个“驻镇帮镇扶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全面开展农技服务乡村行动,将现代农业技术“快捷、便民、精准”送到田间地头。3年来共开展科技下乡1200多次,服务经营主体620多家、农户5400余户,示范推广100多项(种)新品种、新技术,组织举办了科技支撑“梅州柚”“客家炒绿”提质增效培训会等共150多场科技培训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林企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2万多人次,将农业新理念、新技术传到千家万户,有效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出一大批乡土型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骨干。三是聚焦社会宣传,用科普讲好农业现代化故事。通过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梅州日报、梅州电视台、梅州广播电视周报、学习强国、无线梅州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报道,向公众广泛传播农林实用技术和报道我院科技服务“三农”工作情况,让公众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林产业动态,把农林科普宣传从点向面延伸,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农林从业人员投身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从2022年6月开始,在《梅州广播电视周报》上开设《乡村振兴进行时•农林科学院在行动》,已刊报了《科技下乡传经送宝,驻镇帮扶成果丰硕》《现代栽培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等24期专题宣传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编文:郑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