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二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时间:2024-10-29 来源:梅州市农林科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梅州柚科研攻关,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步伐,激发科技人员奋斗精神,10月27日,中国柑桔学会组织专家在梅州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对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梅州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自花结实新品种‘桂柚1号’的引种评价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两个项目进行科研成果评价鉴定。
      中国柑桔学会秘书长彭抒昂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李大志教授担任组长,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徐建国研究员、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邓崇岭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钟云研究员、平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庄木来高级农艺师共同组成了鉴定委员会。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谢岳昌,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朱荣辉,果树研究所所长李国华以及项目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鉴定委员会现场考察了两个项目的试验示范基地,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两项成果的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可操作性,总体水平达到了同类研究国内先进水平,在柚汁胞木质化阻断技术、柚专用肥研发、柚类新品种升级换代和早结丰产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鉴定会结束前,谢岳昌副院长代表市农林科学院对中国柑桔学会和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一直以来对梅州柚产业长期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在梅州设立沙田柚综合试验站,长期对梅州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19年在梅州成功召开中国柑桔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梅州柚产业发展推进会,全国各地参会人数达1000人,进一步扩大了梅州柚的品牌效应。梅州是著名的“中国金柚之乡”,2023年全市柚类种植面积达到64.47万亩,产量达108.12万吨,梅州柚产业已成为梅州市农业农村支柱主导产业。在梅州柚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柚果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此外,沙田柚自交不亲和,需人工异花授粉才能正常结果,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授粉用工难、费用高的问题成为制约梅州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保障梅州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树立系统思维,依托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梅州柚品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从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开展攻关。“梅州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研究历时14年,发现了梅州柚汁胞木质化形成的新机制,找到了柚汁胞木质化阻断技术;研制了柚专用配方有机肥,开创梅州柚全年一次性施肥新模式;构建了梅州柚主要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各技术环节有机结合、紧密衔接,形成了完整的提质增效技术体系,近三年累计推广面积30余万亩,新增产值6.9亿元,经济效益显著。“自花结实新品种‘桂柚1号’的引种评价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历时7年,对自花结实新品种‘桂柚1号’进行引种评价和试验示范,并建立一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在梅州已推广5万余亩,每亩节省授粉劳动力成本600元以上,年新增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梅州柚品种的升级换代,促进梅州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