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七星鲈鱼成功上市!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11-02 来源:梅州市农林科学院
日前,在五华县瑾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瑾俊公司),淡水养殖的七星鲈鱼第一网2000多斤鲜活的鲈鱼捕捞运销深圳,由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下称梅州水产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团队经过三年科技攻关,海鱼淡养的七星鲈鱼成功上市了。
上周五的早晨,当记者跟随梅州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到五华县安流镇半田村的瑾俊公司养殖基地的鱼塘时,老板张仁杰已早早地带上四五个工人来到养殖七星鲈鱼的鱼塘。随着工人们下塘拉网,银色的鱼儿在水面上飞窜跳跃着,不时跃到工人们的身上脸上,鱼跃人欢的丰收喜悦写在每一个人脸上。
第一网,大约2000斤七星鲈鱼,每条鱼重在0.8—1.2斤左右。张仁杰高兴地告诉来到捕捞现场的水产所所长张荣威和七星鲈鱼培殖技术团队。“终于成功了,梅州淡水养殖海鱼技术取得了突破。”张荣威和同事们与张仁杰互相祝贺着。

张荣威告诉记者,淡水养殖七星鲈鱼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海水鱼产业创新团队项目,2019年梅州水产研究所为了增加我市的水产养殖品种,通过海鱼淡养丰富水产市场和市民餐桌,提升农户养殖效益。
经过三年多的技术攻关,梅州水产研究所技术团队逐步掌握了七星鲈鱼从咸水环境适应淡水环境生长的技术难题,总结出一套海鱼淡养的技术和经验。今年4月份,技术团队通过调查筛选,选择了瑾俊公司作为七星鲈鱼养殖示范基地。主要是该公司水产养殖技术经验比较丰富规范,和深圳创天然水产品有限公司合作打通了高档水产品销售的渠道,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梅州水产研究所4月份从福建漳州引进3万尾七星鲈鱼苗(体长5-6CM),投放在瑾俊公司一口6亩的鱼塘。近半年多来,水研所科技攻关团队十多次来到养殖现场,指导养殖户解决在塘水盐度逐渐淡化,水质PH值调控和饲料投放、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技术难关。张荣威老家也在五华,他经常利用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机会,抽时间过示范基地看看七星鲈鱼的生长情况,顺便帮养殖户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半年的养殖,从第一网捕捞的七星鲈鱼看,平均重量达到1斤以上,一般七星鲈鱼捕捞上市标准是8两左右,生长良好,品质也达到要求。张荣威高兴的说,这说明,梅州淡水养殖七星鲈鱼的技术已经成熟。

更高兴的是张仁杰,他告诉记者,通过半年多水研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他们也基本掌握了淡水养殖七星鲈鱼的技术,现在捕捞的七星鲈鱼又卖了个好价钱,18元一斤,是传统养殖的鲩鱼(草鱼)的3倍,产值翻了两番。
张荣威表示,梅州水产研究所将在此次淡水养殖七星鲈鱼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和总结经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瑾俊示范基地及其他适宜淡水养殖七星鲈鱼的养殖户扩大养殖面积和规模,调整梅州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升水产品品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助力梅州乡村振兴。

七星鲈鱼,学名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 ,鮨科,花鲈属的一个物种。
七星鲈属於广盐性鱼种,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养殖池中均可养殖。主要栖息於河川下游出海口附近或沿海地区,对环境适应力强,具群游性,且生性凶猛,即使生长在养殖池里,偶而也会发生因体型差异悬殊而同类相残的状况,
七星鲈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坊间传说对伤口的愈合有特殊功效,是手术后病患最常食用的鱼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