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产业 > 梅州茶叶 > 技术推广 >
老茶园改造技术
时间:2013-12-31 来源:刘容飞 肖丽红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植物、生长寿命可达数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茶树一般在种植后12年内产量是逐年上升并达高产高峰期,12年-25年内在良好管理水平下属于在茶叶高产、稳产时期,一般25年以后产量和品质逐渐下降。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对低、老茶园进行改造,80年代后因地制宜地实施深耕改土、复壮树势、改植良种、改善管理、加强生态建设等农业系统综合技术措施。目前,我国有30%的茶园树龄在30年以上,单产低,品质差。因此,要把改造老茶园作为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重点,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提高茶树单产和茶叶品质。
  老茶园改造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劳动操作。它必须从茶树、土壤、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
  1、嫁接改造(改种)
  大部分老茶园都是品种杂、质量差、效益低。可采用无性良种枝条作接穗进行嫁接换种,改造成高产优质生态茶园。
   ①茶园嫁接改造条件:建园基础较好,交、气、土、梯台面能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种植密度,一般在1500株/亩以上。树龄适中,15-20年生,符合等高条植,基本成行成排,缺株断行少的群体种低产茶园。

  ②嫁接时间:一般整个茶季均可,最佳时间为雨季,即6-9月。
  ③接穗选取:从无性系良种母穗园中选取长势旺盛,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前季留养技作接穗。一般一芽一穗,接穗长3-4cm,叶片前去1/2左右(一半)。
  ④砧木准备:需要改造的茶园,在离地面5-10cm处剪去枝干,要求剪口平滑,边剪边嫁接。
  ⑤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用嫁接刀(电工刀)在砧木上劈一垂直劈口,深度4cm左右,然后将接穗下端削成楔形,削面长3cm左右,立即插入劈口,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要吻合。砧木粗的同时可接两个接穗。接穗插入劈口后,用硬质塑料袋将穗和砧木套住,用细铁丝将袋口捆在砧木上,用以保湿,但塑料袋不能靠在接穗上,以免灼伤叶片,或者用1cm宽8丝厚的塑料条(薄膜条)缚扎即可。
  2、更新茶树,复壮树势(改树):包括地上部分的树冠更新和地下部分的根系更新:A、地上部分的树冠更新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修剪。可分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抽刈。修剪时期多在9月以后进行。B、地下部分的根系更新:低产茶园老茶园在更新树冠的同时,根系亦必须得到更新复壮,才能维持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平衡生长。若只单一更新树冠,改造是不理想的或无效的。

  (1)耕锄。老茶园多年来均只采而未管,土壤板结,通气差、肥力低,须进行深耕,切断无吸收能力的根系,方法是全园深耕30-40厘米,同时清除草根、树根和石块。除去茶园内的全部杂草,集中堆积成肥,腐熟后可回施茶园,也可晒枯后铺回茶园。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抽槽换土,槽深50-60厘米,槽宽40-50厘米,上下土壤要求交换。

  ( 2)增施基肥 老茶园树体改造后,经受一定创伤,以及新梢萌发,根系再生和土壤改良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加以保证,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老茶园改造必须结合深耕、改土等措施重施有机复合肥,适当配施氮、磷、钾等化学肥。

  (3)改园。砌坎保土。老茶园大多处于山坡,开垦和种植不合理,易跑土、跑肥、跑水。改造时,视茶园情况因地制宜改造。一般实行挖茶行内土砌外沿,形成宽幅或窄幅梯级茶园。使之保土、保肥、保水。
  3、改造园相,改善生态:首先对那些缺株断行进行补植,增加密度,提高光合利用率,使得成行成排。对于比较稀疏、零乱、矮小、衰老的茶园,重新按等高线种植,设置茶行,待新茶树成行后,再挖除老茶树,即“以旧换新”。
  其次,把茶园50-100亩用道路、林带、沟沟箐箐分区分片,每5-10亩设置一块,可用步道等分隔。
  4、改造后管理:

  (1)增施肥料;更新后,茶树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并且大量萌发新枝,要求提供更多的营养

  (2)修剪养蓬: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冠形成后才能正式投产。

  (3)合理采摘:改造后1-2年,采摘只是培养树冠的技术措施,以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