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扦插育苗管理技术
时间:2016-12-28 来源:梁爱萍
茶叶扦插繁殖是利用茶树的再生性,将营养体茎的一部分扦插在适宜的环境中,培育成新的植株。扦插繁殖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母本园的建立与插穗培育、苗圃地的选择与苗圃建立、扦插技术及插后的管理等。
一、母树和插穗的培育
母本园的建立与插穗培育母本园是专门用于培育扦插枝条的茶园。建立专用母本园,是保证插穗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措施。母树和插穗的培育要抓住以下技术关键:
(一) 培育采穗母树
年年要进行较重的修剪,并剪取大量的穗条,养分消耗量大,必须加大施肥 量,以补充其养分的消耗。母本园的施肥应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配以一定量的磷、钾肥。有机肥一般用作基肥,在养穗前一年的秋季施用。
(二)加重修剪程度
修剪具有刺激潜伏芽萌发和促进新梢旺盛生长的作用。养穗母树的修剪时间,应随扦插时间而定。一般夏季扦插,要在春茶前修剪,留养春梢 供作插穗;秋冬扦插,可在春茶后修剪,留养夏秋梢供作插穗。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母本园在养穗过程中,因肥培管理良好,新梢肥嫩,常易遭病虫危害。要加强病虫的测报和检查,发现病虫及时防治。此外,为了防止将母树上的病虫带入苗圃,或随插穗外运带入异地,在 剪穗前,要根据病虫情况,进行喷药消毒。
(四)灌水抗旱
干旱是影响母树生长和穗条产量、质量的因素之一。在养穗过程中,遇到高温、干旱时,要及时灌水抗旱,并在行间铺草。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喷灌。
(五)分批摘顶
用做扦插穗条的新梢,需要一定的木质化程度,为促进新梢木质化,提高穗条利用率,一般在剪穗前10天左右进行摘顶,将枝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去。
(六)扦插时间
扦插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只要有穗源,茶树一年四季都可以扦插,但扦插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从扦插成活率和苗木质量来看,以夏插最优,秋插特别是早秋扦插与夏插相近,春、冬扦插较差。而从综合效益来看,则以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二、扦插苗圃的建立
扦插苗圃是扦插育苗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与扦插的发根、成活及苗木质量、管理工效,均有密切关系,必须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提高扦插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圃地选择
扦插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壤:要求土壤pH在4.5~5.5之间,无碱性反应,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40CM 以上,一般以壤土为好,肥力中等以上。二是前作:连续多年种植番茄、茄子、豇豆、烟草等作物的熟地,常有根结线虫为害,不宜作扦插苗圃。如果因没有其它合适土地可用,一定要使用这类土地时,须先进行土壤消毒,如有水稻田改作苗圃,须深翻破塥。三是位置:苗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以减少苗木运输路程和时间,便于带土移栽,提高成活率。此外,苗圃宜建在避风向阳处,以增强受光效果,减轻寒害。
(二)整地做畦
苗圃地选择好后,要全面翻耕,深度在30-40CM。翻耕可结合施基肥,即在翻耕前将基肥均匀地撒在土面上再进行翻耕,基肥施用量为每亩1500-2000kg 腐熟的厩肥或150-200kg 腐熟的菜饼,翻耕后将土块打碎、地面耙平即可做畦。扦插苗畦的规格为长15-20m,宽1.2m 左右,高度随地势与土质而定,一般缓坡地或平地10-15cm,水田或土质粘重的地25-30cm,畦沟(畦与畦之间的排水沟)底宽30cm 左右、面宽40cm 左右。
(三)铺盖心土
选择土层深厚的酸性红、黄壤生荒地或疏林地,铲除表土,取表土层以下腐殖质含量很 少的心土,用孔径1厘米左右的筛子过筛,去除草根、树根和石砾后,铺盖在畦面上,厚度约5厘米,注意铺匀,每667约需20立方米心土。铺好后用滚压器适当滚压,或用木板略加 敲打,使之呈“上实下松”状,经滚压或敲打后,心土厚度达3厘米左右即可。这样插穗插 入土中部分,刚好在心土中,可以防止插穗剪口因污染而腐烂,促进早日发根。由于铺盖畦 面的是心土,因而畦面上杂草也少得多。
(四)搭设遮荫棚架
为了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和降低畦面风速及减少水分蒸发,扦插育苗必须遮荫。除了少数茶区用铁芒箕等物直接插在苗畦上遮荫外,大多数茶区采用荫棚遮荫,为此,必须在苗畦上搭设遮荫棚架。各地采用的遮荫棚形式较多,按高度可分为高棚(100厘米以上)、中棚(70~80厘米) 和矮棚(30~40厘米);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棚、斜棚、拱形棚等。
三、剪穗和扦插
剪穗和扦插操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扦插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一)穗条的标准
母树经摘顶后10天左右,即可剪取穗条。适宜用作穗条的新梢标准是:长度在25厘米以上,茎粗3~5毫米,2/3以上已半木质化;呈棕色或黄绿色。已变成灰白色的老枝或柔软的 嫩枝均不宜作穗条。穗条剪取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为好。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并尽量做到当天剪的穗条当天插完。剪取穗条时,要在母树上留下一片叶,以帮助母树恢复树势。
(二)剪穗方法
穗条剪下后必须及时剪成插穗进行扦插。1个标准的插穗应该是:长度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张成熟的叶片(称为母叶);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剪穗时,一般可按穗条的自然节距1节剪成1个穗。但节距长于4厘米时,要适当修短;节距 小于2.5厘米时,要用两节剪成1个穗,并将下面那张叶片修去。大叶品种母叶过大,叶长超 过12厘米时,可剪去1/3~1/2。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光滑,并与母叶呈平行的斜面;上剪口 留桩以2~3毫米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
(三)扦插密度的控制
在确定扦插密度时,除了要考虑品种叶片大小外,还要考虑苗木价格、穗条价格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大叶种由于叶片较大,扦插密度应小一些。
(四)扦插的技术要求
扦插前要将苗畦充分洒水,经2~3小时水分下渗后,土壤呈“湿而不粘”的松软状态,即可扦插。这样既防止因土壤过干造成扦插过程中损伤插穗,又使插穗下端与泥土密接,有利于吸收水分。 扦插时,先按行距要求划好行线,然后沿行线,按株距将插穗垂直或稍斜插入土中,深度以积后立即浇水,并用遮荫物覆盖,如果在高温烈日下扦插,需边插边洒水、边遮荫,以防灼伤。此外,要注意保持插穗叶片朝向一致,一般按常年最多的风向顺风排列,这样可避免插 穗被风吹动。
四、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苗圃管理的好坏对扦插成活率的高低、苗木质量的优劣、出圃的迟早,均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着重介绍夏秋扦插后的管理。
(一)扦插当年越冬前的管理
扦插后到越冬前是插穗愈合生根的时期,也是关系到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光照和水分管理。 光照管理重点控制好遮荫度,一般遮荫60%~80%为好。在扦插后40天内,晴天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40天后可改为每天浇水1次,也可隔几天沟灌1次,沟灌时,以水灌至苗畦高度3/4左右为度,经3~4小时后即行排干。此外,这段时期还要注意防病除草。
(二)越冬期的管理
冬天来临之前,茶苗刚生根,比较幼弱,抗寒能力较差。因此,越冬期的管理应围绕防寒防 冻,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常用的防寒措施有: 第一,行间铺草。第二,盖棚、搭防风障。第三,及时扶苗。冬季遇到严寒时,会出现冻土抬苗现象,使得茶苗根系外露,应及时扶苗 第四,灌水抗旱。冬季土壤水分蒸发少,一般不会出现旱情,但有时也会出现冬旱,从而加剧寒害。因此,要注意及时浇水或灌水抗旱。
(三)开春后至出圃前的管理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围绕着培育壮苗来进行。 第一,适时揭膜。开春后气温逐渐回升,盖膜越冬的要适时揭除薄膜。第二,合理追肥。开春后茶芽开始萌发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随之增加,必须及时给予补 充。但这时茶苗根系还不发达,地上部也很幼嫩,因而不耐浓肥,必须掌握好先淡后浓、少 量多次的原则。第三,及时治虫除草。茶苗枝叶幼嫩,易发生虫害,特别是靠近生产茶园的苗圃,更易遭受 虫害。苗圃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在害虫发生季节要经常检查, 一旦发现,及时防治,所用农药种类、用量和用法,均与生产茶园相同。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影响茶苗生长,发现杂草,要及时拔除。第四,抗旱保苗。这时茶苗根系已基本形成,对水分的要求虽不像扦插初期那样高,但由于 扦插苗根系较浅,加之苗圃中茶苗密度大,因而很容易受旱害的威胁。发生旱情时,要及时 灌水或浇水抗旱。夏季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还需重新进行遮荫。
一、母树和插穗的培育
母本园的建立与插穗培育母本园是专门用于培育扦插枝条的茶园。建立专用母本园,是保证插穗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措施。母树和插穗的培育要抓住以下技术关键:
(一) 培育采穗母树
年年要进行较重的修剪,并剪取大量的穗条,养分消耗量大,必须加大施肥 量,以补充其养分的消耗。母本园的施肥应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配以一定量的磷、钾肥。有机肥一般用作基肥,在养穗前一年的秋季施用。
(二)加重修剪程度
修剪具有刺激潜伏芽萌发和促进新梢旺盛生长的作用。养穗母树的修剪时间,应随扦插时间而定。一般夏季扦插,要在春茶前修剪,留养春梢 供作插穗;秋冬扦插,可在春茶后修剪,留养夏秋梢供作插穗。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母本园在养穗过程中,因肥培管理良好,新梢肥嫩,常易遭病虫危害。要加强病虫的测报和检查,发现病虫及时防治。此外,为了防止将母树上的病虫带入苗圃,或随插穗外运带入异地,在 剪穗前,要根据病虫情况,进行喷药消毒。
(四)灌水抗旱
干旱是影响母树生长和穗条产量、质量的因素之一。在养穗过程中,遇到高温、干旱时,要及时灌水抗旱,并在行间铺草。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喷灌。
(五)分批摘顶
用做扦插穗条的新梢,需要一定的木质化程度,为促进新梢木质化,提高穗条利用率,一般在剪穗前10天左右进行摘顶,将枝梢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摘去。
(六)扦插时间
扦插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只要有穗源,茶树一年四季都可以扦插,但扦插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从扦插成活率和苗木质量来看,以夏插最优,秋插特别是早秋扦插与夏插相近,春、冬扦插较差。而从综合效益来看,则以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二、扦插苗圃的建立
扦插苗圃是扦插育苗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与扦插的发根、成活及苗木质量、管理工效,均有密切关系,必须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提高扦插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圃地选择
扦插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壤:要求土壤pH在4.5~5.5之间,无碱性反应,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40CM 以上,一般以壤土为好,肥力中等以上。二是前作:连续多年种植番茄、茄子、豇豆、烟草等作物的熟地,常有根结线虫为害,不宜作扦插苗圃。如果因没有其它合适土地可用,一定要使用这类土地时,须先进行土壤消毒,如有水稻田改作苗圃,须深翻破塥。三是位置:苗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以减少苗木运输路程和时间,便于带土移栽,提高成活率。此外,苗圃宜建在避风向阳处,以增强受光效果,减轻寒害。
(二)整地做畦
苗圃地选择好后,要全面翻耕,深度在30-40CM。翻耕可结合施基肥,即在翻耕前将基肥均匀地撒在土面上再进行翻耕,基肥施用量为每亩1500-2000kg 腐熟的厩肥或150-200kg 腐熟的菜饼,翻耕后将土块打碎、地面耙平即可做畦。扦插苗畦的规格为长15-20m,宽1.2m 左右,高度随地势与土质而定,一般缓坡地或平地10-15cm,水田或土质粘重的地25-30cm,畦沟(畦与畦之间的排水沟)底宽30cm 左右、面宽40cm 左右。
(三)铺盖心土
选择土层深厚的酸性红、黄壤生荒地或疏林地,铲除表土,取表土层以下腐殖质含量很 少的心土,用孔径1厘米左右的筛子过筛,去除草根、树根和石砾后,铺盖在畦面上,厚度约5厘米,注意铺匀,每667约需20立方米心土。铺好后用滚压器适当滚压,或用木板略加 敲打,使之呈“上实下松”状,经滚压或敲打后,心土厚度达3厘米左右即可。这样插穗插 入土中部分,刚好在心土中,可以防止插穗剪口因污染而腐烂,促进早日发根。由于铺盖畦 面的是心土,因而畦面上杂草也少得多。
(四)搭设遮荫棚架
为了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和降低畦面风速及减少水分蒸发,扦插育苗必须遮荫。除了少数茶区用铁芒箕等物直接插在苗畦上遮荫外,大多数茶区采用荫棚遮荫,为此,必须在苗畦上搭设遮荫棚架。各地采用的遮荫棚形式较多,按高度可分为高棚(100厘米以上)、中棚(70~80厘米) 和矮棚(30~40厘米);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棚、斜棚、拱形棚等。
三、剪穗和扦插
剪穗和扦插操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扦插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一)穗条的标准
母树经摘顶后10天左右,即可剪取穗条。适宜用作穗条的新梢标准是:长度在25厘米以上,茎粗3~5毫米,2/3以上已半木质化;呈棕色或黄绿色。已变成灰白色的老枝或柔软的 嫩枝均不宜作穗条。穗条剪取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为好。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并尽量做到当天剪的穗条当天插完。剪取穗条时,要在母树上留下一片叶,以帮助母树恢复树势。
(二)剪穗方法
穗条剪下后必须及时剪成插穗进行扦插。1个标准的插穗应该是:长度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张成熟的叶片(称为母叶);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剪穗时,一般可按穗条的自然节距1节剪成1个穗。但节距长于4厘米时,要适当修短;节距 小于2.5厘米时,要用两节剪成1个穗,并将下面那张叶片修去。大叶品种母叶过大,叶长超 过12厘米时,可剪去1/3~1/2。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光滑,并与母叶呈平行的斜面;上剪口 留桩以2~3毫米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
(三)扦插密度的控制
在确定扦插密度时,除了要考虑品种叶片大小外,还要考虑苗木价格、穗条价格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大叶种由于叶片较大,扦插密度应小一些。
(四)扦插的技术要求
扦插前要将苗畦充分洒水,经2~3小时水分下渗后,土壤呈“湿而不粘”的松软状态,即可扦插。这样既防止因土壤过干造成扦插过程中损伤插穗,又使插穗下端与泥土密接,有利于吸收水分。 扦插时,先按行距要求划好行线,然后沿行线,按株距将插穗垂直或稍斜插入土中,深度以积后立即浇水,并用遮荫物覆盖,如果在高温烈日下扦插,需边插边洒水、边遮荫,以防灼伤。此外,要注意保持插穗叶片朝向一致,一般按常年最多的风向顺风排列,这样可避免插 穗被风吹动。
四、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苗圃管理的好坏对扦插成活率的高低、苗木质量的优劣、出圃的迟早,均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着重介绍夏秋扦插后的管理。
(一)扦插当年越冬前的管理
扦插后到越冬前是插穗愈合生根的时期,也是关系到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光照和水分管理。 光照管理重点控制好遮荫度,一般遮荫60%~80%为好。在扦插后40天内,晴天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40天后可改为每天浇水1次,也可隔几天沟灌1次,沟灌时,以水灌至苗畦高度3/4左右为度,经3~4小时后即行排干。此外,这段时期还要注意防病除草。
(二)越冬期的管理
冬天来临之前,茶苗刚生根,比较幼弱,抗寒能力较差。因此,越冬期的管理应围绕防寒防 冻,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常用的防寒措施有: 第一,行间铺草。第二,盖棚、搭防风障。第三,及时扶苗。冬季遇到严寒时,会出现冻土抬苗现象,使得茶苗根系外露,应及时扶苗 第四,灌水抗旱。冬季土壤水分蒸发少,一般不会出现旱情,但有时也会出现冬旱,从而加剧寒害。因此,要注意及时浇水或灌水抗旱。
(三)开春后至出圃前的管理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围绕着培育壮苗来进行。 第一,适时揭膜。开春后气温逐渐回升,盖膜越冬的要适时揭除薄膜。第二,合理追肥。开春后茶芽开始萌发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随之增加,必须及时给予补 充。但这时茶苗根系还不发达,地上部也很幼嫩,因而不耐浓肥,必须掌握好先淡后浓、少 量多次的原则。第三,及时治虫除草。茶苗枝叶幼嫩,易发生虫害,特别是靠近生产茶园的苗圃,更易遭受 虫害。苗圃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在害虫发生季节要经常检查, 一旦发现,及时防治,所用农药种类、用量和用法,均与生产茶园相同。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影响茶苗生长,发现杂草,要及时拔除。第四,抗旱保苗。这时茶苗根系已基本形成,对水分的要求虽不像扦插初期那样高,但由于 扦插苗根系较浅,加之苗圃中茶苗密度大,因而很容易受旱害的威胁。发生旱情时,要及时 灌水或浇水抗旱。夏季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还需重新进行遮荫。
- 上一篇: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 下一篇:光谱成分(光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